项目描述 返回实验

实验教学方法

(1)教学方法

本实验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相融合的背景下,通过探索线上线下教学,构建了“情景模拟——角色扮演——问题导向——总结研究”(即Scenario - Role - Problem – Summary,SRPS)的教学方法。

首先,通过3D仿真技术,还原家庭农场场景,模拟14种农作物(露天/大棚)的种子(苗)期、成长期、成熟期生长状态,给定真实投入、产出与价格数据,真实再现农产品销售情景。

其次,学生扮演家庭农场主,参与农场经营决策的全过程,参与农场与农场之间的互动博弈。

接着,在参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,学生围绕“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”这一基本问题,进行生产决策。

最后,学生通过实验数据,撰写分析报告,对研究问题进行总结与讨论,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。

(2)使用目的

 激发学习兴趣

通过采用“情景模拟——角色扮演——问题导向——总结研究”的教学方法,在共同的虚拟市场环境中,家庭农场主在既定的资源禀赋条件下,通过家庭农场间的互动竞争博弈,获取家庭农场最大化收益,根据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的高低评定成绩,可极大激发学生对家庭农场经营决策的学习兴趣。

转变学习主体

以往教学中,学生更多是“旁观者”,被动接受知识传授,参与性、体验性、主动性不够。通过采用“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式教学法”,在虚拟环境中,学生可以全过程、全景式体验农场的经营决策过程,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学生成为学习的“主人”而不是“盛装知识的容器”,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转变。

 提高学习效率

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决策是一个综合运用经济学、管理学、农学等知识决定种什么种多少的过程。本实验采用三维数字还原、3D仿真等技术真实还原家庭农场主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与核心要素,将家庭农场搬进校园,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熟悉家庭农场经营决策的整个过程,可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节问题,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。

(3)实施过程

情景模拟还原现实

学生进入教学实验项目,查看家庭农场场景,查看主要作物模拟生长状态,查看真实的作物投入产出数据、合同文书、产品价格数据等基础参数。场景与数据虚实结合,以虚补实。

角色扮演增强体验感

学生登记注册家庭农场,扮演农场主角色,全程参与家庭农场作物种植--田间管理--收获--销售。学生采取人机互动的方式参与实验,体验感强。

问题导向提升竞争性

学生围绕农场收益最大化这一核心问题,通过判断其他农场主种植决策,预期农产品价格,确定自己的最优种植方案和最大化预期收益。学生采取互动博弈的方式参与实验,竞争性与沉浸感极强。

4总结研究深化理论认知

学生在实验结束后,撰写实验报告,开展主题讨论、进行小组汇报,交流实验心得,提高知识点和理论的运用能力。

5教学课程安排(见附件1)

实验所属课程为《农业经济学》,共48个课时,其中理论课32个课时,专题讨论课8个课时,实验课8个课时。其中,与本实验相关的,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决策理论课4个课时;种植业家庭农场经营决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课8个课时。

8个实验课时安排如下:

静态决策2个课时,动态决策6个课时。静态决策需要学习经营决策相关原理和理论、完成3个决策模型的计算。

动态决策6个课时,共安排6小时,模拟作物生长2年时间。在这2年时间里,学生按照动态决策操作步骤,进行租地、雇工、贷款、购买保险、签订单销售合同决策,安排种植制度,开始种植、田间管理、收获、销售。以学生扮演农场主的形式,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博弈,真实还原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决策全过程。

学生由被动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,在实验中提高了学习效率,强化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。

(4)实施效果

提高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

本实验的开发突破了农业生产周期长、季节性、地域性强的局限,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。同时,软件中设有纠错和提示功能,学生可以反复进行练习。大量虚拟实验环境里对虚拟实验对象的“试误”,提升了学生家庭农场经营决策能力。本实验与田野调查相结合,大大提升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能力。

提升了专业实践教学效率

本实验以农作物生长规律为时间轴,用6课时(6小时)实验,虚拟现实家庭农场生产经营2年(1小时对应4个月),结合3D虚拟仿真、全息影像还原等技术,让学生短时间内熟悉各种农作物种植规律,模拟体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全过程,极大提升了实践教学效率。

扩大专业影响力

本项目的开发在职业农民、新型经营主体,尤其是在家庭农场主的培训上具有明显优势,利用本实验教学资源,已累计培训千余人次,增强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,扩大了专业影响力。

建设单位:浙江农林大学平台登录

技术支持: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学校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丨 邮编:311300 丨 电话:0571-63632700